剛入12月,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再次遭遇持續性霧霾天氣,據中央氣象臺統計,截至4日18時,我國已有25個省(區、市)不同程度地出現過霧霾天氣。其中,蘇皖等地的霾最為嚴重,大霧的“重災區”位於西南及江淮地區。預計4日至8日,不利氣象條件仍將持續。(12月5日《京華時報》)
  “不畏浮霾遮望眼,只緣身在迪拜塔”,“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霧霾天氣,我們手牽手,卻看不清對方的容顏”。關於那灰濛蒙的可吸入懸浮顆粒狀“薄幕”——霧霾,網友們傾盡調侃之能事,發出了反對霧霾天氣的“中國最強音”,連清華大學的校訓也變成了“自強不吸,厚德載霧”,光榮的“為人民服務”也變成了“喂人民服霧”等等。這,到底是誰的悲哀?
  生活就是舞臺,因為我們每天都從舞臺的霧效中走出來。一打開電視或者網頁,你會發現好些嚇人的標題:上海深陷“白色恐怖”!南京“淪陷”!南昌“告急”!這些極具渲染力的措辭表達讓你不禁打個寒戰,可當你拉開身邊的窗帘往外望瞭望時,你會頓覺,情況顯然比他們說的還要糟。這,究竟讓誰感到恐怖?
  恐怖還不啻於你見到的錶面,我們心中早有數,霧霾天最致命的一點不是視覺上干擾,而是對個人健康的損害,呼吸道疾病罹患率的上升、肺部感染、心臟系統疾病惡化,前段時間還曝出了霧霾天可能會導致生育障礙的新聞!真是不寒而慄。可你又不好意思太過驚訝,因為經驗告訴你,總會有更讓人震驚的消息在後面等著你,恐怖感也隨之層層疊加。
  有人說:“我們移民吧!”可是放眼全球,環境治理卓有成效的國家沒幾個,而且移民的門檻也並不親民,更重要的是,對祖國家鄉這片熱土,有種割捨不下的情感,真心捨不得。於是乎,我們中的大多數養成了每晚聽聽氣象報告的習慣,有條件的安上了空氣凈化器,“躲進小樓成一統”,沒條件的逢陰霾天出門也都戴上了醫用口罩,只能“自強不吸”,“盡人事,聽天命”了。
  我國早在多年前就反覆強調重申,必須避免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,可現實卻並不盡如人意。好在,我們還有一個強大的祖國。目前,黨政機關內正在全面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各領域的深化改革也在同步進行,針對群眾最為關心的、與之切身利益相關的空氣污染問題,各部門頻頻出台政策,措施正在層層鋪開,在一些領域也初見成效。有的地方以揚塵治理為重點,如浙江,管好工地揚塵問題成為了霧霾治理的重要方面;有的地方把好季節治理關,如廊坊,進入冬季以來燃煤的粉塵管理成為了重頭戲;而有的地區和部門則加強了霧霾治理的立法工作,如四川省已將霧霾治理納入了近期的立法議程中,而氣象部門日前也已正式印發《貫徹落實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〉實施方案》,明確了到2015年的治理目標和具體措施。
  群眾之事無小事,群眾之事永永遠遠是天大的事。治理霧霾是順應民意之舉,也是利國利民利千秋萬代的民生工程,我們在治理過程中可借鑒國外先進經驗(如英國,1995年就通過國家戰略的形式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),也必須明確霧霾治理是全社會應共擔的責任,儘快儘早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,還祖國大好河山一片綠水青山,別再讓人民群眾長懷“灰色空間,你是誰?”的苦惱了。
  文/清風瘦馬  (原標題:漫話霧霾:灰色空間,你是誰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g42mgsd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